说起黑木耳,人们就会想到东北,这里林区面积大,木材资源丰富,木耳产量高;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出产的木耳质地厚软,富有弹性,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说起东北黑木耳,人们又会想起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此两处出产的黑木耳早已享誉海内外,是公认的东北山珍。其中人工栽培的长白山黑木耳是我省东部山区特产,具有其它地区难以企及的优良质地。遗憾的是,在省城长春,却难觅长白山黑木耳的芳踪。在一些商场超市的柜台货架上,经过简易包装的散装黑木耳,大多被注明“原产地大(小)兴安岭”;而近年来颇受欢迎的精包装压缩黑木耳,也几乎被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产品”囊括。问及为何不经销我省出产的黑木耳,售货人员的回答竟不约而同:“价格高,品质差,卖不动。” 生产之痛:生产成本高,价格优势无从说起 白石山林业局资源开发部的杨部长,把我省黑木耳价格高于黑龙江省的原因归结为“生产成本高”。姜嫂是蛟河市黄松甸镇一名农家妇女。她和丈夫每年栽培黑木耳2亩地左右,年产黑木耳干品约700公斤,正常年份可获纯利润2万元左右。姜嫂说:“去年一瓶二级菌种只有0.7元,今年却涨到了2.5元,按照每瓶接种30袋计算,每亩地栽木耳的成本提高近70元。”说到菌种,记者注意到,在黄松甸、黄泥河等栽黑木耳较多的地区,出售黑木耳菌种的招牌随处可见,大多打着“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字样。而我省的黑木耳菌种研制处于后发状态,虽然有延边北方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吉林市汇丰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加入研究开发的行列,并相继有一些优良黑木耳菌种问世,但由于起步较晚,未形成品牌效应,尚未被广大菌农认可。一些菌农认为,如果建立起自己的菌种研发体系,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我们省自己的优良菌种,既可以降低菌种价格,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从而提高竞争力。 营销之痛:原始粗放,缺乏品牌信誉 对于长白山黑木耳“品质差”的说法,白石山林业局资源开发总公司资源开发部部长万洪祥坚决予以否认,他说:“真正的长白山黑木耳,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其品质都属上乘。只可惜被那些掺杂使假牟取暴利的人弄腥了一锅汤。”据万洪祥介绍,一些不法商贩高价收购优质黑木耳后,采用与食用胶、色素等同煮后烘干的做法,使耳片色泽更黑,质地更厚,同时增加了木耳本身的重量,原来1公斤的木耳经过加工,就会成为两公斤甚至更多;更有甚者,以低价收购已发霉变质的劣质黑木耳或营养价值极低的地耳,加工后招摇上市欺骗消费者。随着大量假冒伪劣黑木耳从我省东部山区流出,长白山黑木耳“品质差”的名声也不胫而走。做过多年镇长、现任蛟河市黄松甸镇人大主席的崔成,向记者讲述了他到黑龙江省东宁县绥阳黑木耳大市场考察的见闻。在那里,100个门市房统一编号经营,各家的商品明码标价,菌农和客商可随意比较选择,恶意压低收购价在这里没有市场,高价或劣质黑木耳也自然被淘汰出局。内部竞争的结果是货真价实的优质黑木耳在市场里站稳了脚跟,市场的整体信誉度不断提高,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主顾。 呼唤深加工 我省对黑木耳的加工,目前基本限于对其进行精包装压缩,这种加工工艺的产品由于方方正正,且密度较大质地较硬,因此被人们通俗地称为“木耳砖”。对于我省目前的黑木耳加工现状,中国吉林森工集团白石山林业局森源食品加工厂厂长张宪生不客气地说:“‘木耳砖’不过是对黑木耳进行挑选和包装,黑木耳还是黑木耳,根本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深加工。”张宪生理解的黑木耳深加工,包括对黑木耳进行保鲜,将黑木耳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提取后,开发出诸如木耳糖、木耳冲剂、木耳饮料等新产品。张宪生从一只尘封的铁柜中,取出一小袋真空包装的保鲜木耳说,这是他们厂研究开发的黑木耳保鲜产品,虽然保鲜期较短,但主要的技术难题已经解决,只要加大研发力度,相信会搞出过硬的产品。“那为什么不趁热打铁?”记者显得有些心急,张宪生却是一脸的无奈:“你看我眼下的处境,哪有条件进行技术攻关?”顺着张宪生的目光,记者看到的是窗外因年久失修已经严重剥蚀的室外楼梯,院子里几个工人正忙着平整土地,为地栽木耳下地作最后的准备。这都是林业局的转岗工人,帮助他们转产自救,成为张宪生眼下的工作重点。进行包括黑木耳在内的林产品深加工的研究开发,需要时间精力,更需要资金、设备和科研力量的支持。对此,张宪生显得力不从心。已经在林区工作生活了24年的他忧心如焚:“我听说黑木耳保鲜技术已被省外的科研单位攻克,如果我们不奋起直追,在黑木耳深加工上加大科研力度,就会被越落越远。吉林省是黑木耳生产大省,如果不能及早攻克黑木耳深加工的技术难题,而让外省抢了先,有朝一日,当更多标注着原产吉林省、而研发单位和加工企业不是吉林省的黑木耳深加工产品走上货架时,我们就只有再一次品尝‘生产大省、深加工小省’的苦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