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出菇期较常年推迟
往年11月,天气转凉,我省食用鲜菌开始进入产销旺季,今年情况却不尽相同:因高温天气时间较长,鲜菌的生产季节较常年推迟,产量同比较少,价格也因货少等原因普遍上涨。
农户:今年卖价比去年高
11月24日,郫县安德镇交通村二组。在杜前平家食用菌种植篷篷旁的作坊内,几位中年妇女正不停地挑选着刚采摘的鲜姬菇,分选后分别放于身旁的七八个大筲箕内。业主杜前平告诉记者:“这几个筲箕按市场需求分装着大小不同的姬菇,共有1300-1400斤重。我们二十几个人从早上6点过采摘,到现在也没忙完,太辛苦了,不过今年姬菇的价格比去年高,收入不错。”
该镇食用菌基地边的一块牌子引人注目,牌子上贴有黄伞、滑菇等鲜菌的照片,写有“业主张云奎主要品种:黄伞、滑菇”等字样。站在田里劳作的张云奎向记者谈起了今年的食用鲜菌行情:“今年因为气温高,好多菇出菇时间推迟,量少了,价自然也比往年高。我的滑菇前几天卖成每斤4元多,这几天已经卖到5元多了。”
市场:两种菌类涨得凶
11月25日晚,记者走进川西最大的食用鲜菌批发市场―――成都青石桥批发市场,发现去年此时已上市的珍稀菌类,现在找不到影子,市场上交易的品种一般量都很少。买主一进场地,不怎么讲价就把货买走了。
经销商们告诉记者,因为鲜菌的品种及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整个鲜菌的价格普遍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高温天气影响,生产季节推迟,产量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喜食食用菌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等,导致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长。
记者了解到,在涨价的鲜菌中,双孢蘑菇及干品黄背木耳价的涨幅最大。双孢蘑菇涨价是因为今年外省到省内办厂数量增多,加工盐渍菇需用量增大;黄背木耳的价格为9元/斤左右,同比去年翻番。涨价原因是前几年价格太低,不少种植户已减少种植量,在市场需求不变情况下,供应量少,价格就会涨。
前景:需求旺盛我省适种
张云奎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种食用菌虽然辛苦,但由于领导重视,给予了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加上农户们长期注意观察市场动向,了解信息,这几年镇上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很快,农户们的种植一般都有一定的收益,乡亲们对种菌的前景非常看好,都打算扩大面积。”
据安德镇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杨洪军介绍,现在全镇共有食用菌种植面积200多亩,品种有10多个,以珍稀食用菌种植为主,镇上成立了珍稀食用菌园区办公室及食用菌协会,加快食用菌生产产业化步伐,使之成为农户的主要增收点。
“目前,我省的食用菌生产量仍少于市场需求量,而我省气候湿度大,所需食用菌原材料丰富,具有生产食用鲜菌的优势条件。”省农科院食用菌开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波认为,由于双孢蘑菇、姬菇、金针菇等的盐渍菇市场需求量较大,发展种植会有广阔前景。他认为,我省食用菌应加大规模化的发展步伐,多发展市场需求较大的反季节鲜菌,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在种植过程中应少用农药、化肥,防止施用有毒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