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毛玉帮专栏 » 行业点评 » 正文

    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先做大还是先做强?


    【发布日期】:2011-05-16  【来源】:易菇网  【作者】:毛玉帮
    【易菇网首发】现在我们食用菌界有一个共识,就是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而非世界食用菌生产强国,令人迷惑的是,汉语的 “强大”一词中, “强”在前,“大”在后,但在我国食用菌界,一些政策文件和媒体包括食用菌企业中, 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成了表达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有多少食用菌企业的老总以进入这个菌界榜单作为食用菌企业奋斗的重要目标,国内的食用菌行业也热衷于以食用菌企业产量指标做为中国食用菌企业排名,什么中国食用菌十大企业,什么中国食用菌十大基地县….。给我的感觉是食用菌生产的的规模与竞争力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更突出的是,食用菌行业相当一部分规划制定者、菌界精英及食用菌不少的专家学者虽然承认大不一定强的现实,但却认为做大食用菌产业是做强食用菌产业的首要条件,也就是说食用菌产业要做强,首先要做大,以获取足够的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生产。于是数不清的食用菌产业大县就这么诞生了。
    难道是食用菌的生产规模决定一切?
    从经济学正常考虑,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带来单位产出成本的下降,但单位产出成本是不会永远随规模下降的,任何一家企业都存在一个最优效率规模(Minimum Efficient Scale,简称MES),它是U形或L形平均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时所对应的规模。也就是说,一个食用菌企业要想获得最大成本效率的话,其产量至少要达到这一基本规模。在实践中MES的大小可作为衡量不同产业中规模经济程度的一个直接指标,MES越大,该产业中规模经济就越明显,食用菌大企业相对来讲就越有成本优势。可见,食用菌企业最优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所在产业的技术特性决定的。
    那么是不是在资本密集型的食用菌工厂化中规模就会成为影响食用菌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了呢?也不尽然。难道其他上千万的菇农的就一定会因存在成本劣势而被几家工厂化食用菌大企业吞并或边缘化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食用菌产业 “合理”的集中度不仅受MES大小的影响,而且与食用菌产业的市场规模息息相关。直观上讲,食用菌市场需求越大,食用菌产业所能够容纳的企业数量也就越多,食用菌小企业所面临的规模劣势也就相对来讲不那么重要。我国食用菌产业目前的低集中度在这样的一个市场环境中并不是没有存在逻辑的。
    我们食用菌行业的一些的规划制定者希望用大力提升产业集中度的方式培育数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用菌大企业。但问题是如何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产业集中度上升了、食用菌企业做大了就完事了吗?要知道“做大”容易“做强”很难很难。我们不能让一个数字主导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经营战略,为达到某个大目标而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跨区域生产,这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以目前的食用菌产业集中度,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强大到联合起来将食用菌产业新进入者“扼杀在摇篮中”。众多食用菌企业都想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在动态竞争过程中,目前的食用菌企业能活下来是因为成功地培育了对手无法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大鱼吃小鱼”,还是“强强联手”,抑或是“蛇吞象”,食用菌企业要对食用菌行业的竞争态势有深刻的认识,对自身资源与能力的现状有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的食用菌企业不能口袋里刚刚有了点自己赚的辛苦钱,也没见过什么大场面,就草率出击,去盲目的去做大自己的企业,为规模的扩张而扩张将会犯兵家之大忌。 “强”是因,“大”是果,颠倒因果,会贻害无穷。参考文献略【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网】
     
     
    [ 专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专栏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