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易菇麻辣烫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继续走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创新之路


    【发布日期】:2024-12-16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文章报道了第一届银耳产业发展大会在宁德市古田县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强调了食用菌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李玉院士指出,食用菌在中国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健康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提到,食用菌产业在贫困县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通过精准育种和智能栽培技术,食用菌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古田县作为大会举办地,其银耳产量约占全国的90%,正在努力打造“世界银耳之都”。

    “中国食用菌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一荤一素一菇’的消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近日于宁德市古田县成功举办的第一届银耳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发表了一场引人深思的主题演讲。

    食用菌虽小,却是一个大产业。李玉院士指出,全国592个贫困县有约72%开展了食用菌产业,食用菌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食用菌不仅蛋白质结构复杂、种类丰富,而且含量高达14%~42%,与牛肉、猪肉等畜禽产品不相上下。同时,食用菌脂肪含量低,不含胆固醇,将食用菌直接添加到各种加工食品中,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特性和营养功效。

    李玉院士以吉林省为例,生动阐述了食用菌产业的巨大潜力。如果按照2023年吉林省产生的4500万吨秸秆中的5%用于食用菌生产,即可产出至少166万吨干食用菌,按照每吨干食用菌含有19%~40%的蛋白质计算,相当于增加31万~66万吨蛋白质,相当于62万~13万吨瘦肉、275万~583万头牛、825万~1750万头猪、79万~198万吨鸡蛋、370万~792万吨牛奶。食用菌单位面积优质蛋白的产出量是谷物种植业的10倍,是养牛业的20倍。

    “到2050年,用发酵获得微生物蛋白替代全球牛肉消耗的20%,可以使森林砍伐和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减半,但替代水平更高后获益会递减。”李玉表示。

    过去四十年,食药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实现飞速发展。在李玉看来,践行大食物观将为菌物产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对于菌物产业来说,种子的力量不可忽视。李玉表示,育种大数据分析平台是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关键。精准育种技术由数据驱动,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与育种模拟,像设计汽车一样设计育种方案,选育新品种。

    不仅是种子,生产过程也蕴含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发展物联网精准化生产技术、智慧方舱精准栽培技术。通过物联网精准化生产技术、智慧方舱精准栽培技术,实现‘环境和生物精准耦合’,突破地域气候等限制。”李玉说。

    李玉表示,我们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继续走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创新之路,加快精准育种、智能栽培和精深加工的脚步,践行大食物观,端牢“菌粮饭碗”。

    作为本次大会的举办地,古田县有“世界银耳看古田”的称号,其银耳产量约占全国的90%。古田县正在全力打造“世界银耳之都”,以大食物观为指引,持续推动银耳入粮入药、融入各大菜系,不断提升古田银耳的知名度,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展现古田担当,向世界展示菌花“绽放”之美。

     
     
    [ 专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专栏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