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度是影响食用菌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来讲是关系到酶的活性,所以酸碱度是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活条件之一。pH值是表示酸碱强弱的数值, pH值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值为7表示中性;大于7时呈碱性;小于7时呈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多数食用菌喜酸性环境,适宜的培养料pH值范围在3-8之间,最适合的pH值在5.0-5.5。大部分食用菌在pH值7时生长会受阻,大于9时生长停止。测定酸碱度一般有酸碱度测定仪、化学滴定和广泛试纸比色等三种方法。生产中食用菌培养料测酸碱度主要采用广泛试纸比色法:在测定时撕下广泛试纸一片,另一只手紧握培养料,用试纸蘸取手上的水分,与标准板比色,试纸颜色与 标准板一致的相应数值,就是该培养料的pH值。
食用菌培养料酸碱度调节,并不是一开始就要调节到最适宜的数值,因为随着菌丝的生长过程,其代谢的产物有机酸(如碳酸和草酸)会不断地积累在培养料内,使料内的酸度逐渐提高;另外,培养料在灭菌过程中酸碱度也会下降。所以,刚配好的培养料的pH值应比最适宜的要高出1-1.5。如黄背木耳的最适宜pH值为7-7.5,拌料时掌握在8-9,高温灭菌后为7-8;杏鲍菇出菇时的pH值为5.5-6.5,菌丝生长时要求6.5-7.5,拌料时可掌握在7.5-8.0。值得注意的是,发菌过程中培养料的酸度上升得太厉害,不仅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反而会引起杂菌污染的机会,所以发菌过程中应注意培养料pH值的变化。
食用菌培养料pH值调节,常用2-3%的碳酸钙或1-2%的石膏粉可起到缓冲作用,在偏酸的情况下,一般用1-2%的石灰调节。试管里的培养基,偏酸时可用4%的氢氧化钠,偏碱时可用3%的盐酸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