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菌农自作或购买菌种忽视了二三级菌种的营养基质,认为这对生产影响不大,这个观点是否正确,笔者发表点浅见。
去年马来西亚一朋友要从事食用菌生产,带来了他们地产的樟树木屑,让我做点实验,以验证能否种菇的可能性,笔者接了很多品种进行了比较。恰好一学生让我赶制点榆黄蘑三级种。三级种的配料用的是玉米芯,结果我用此樟树木屑二级种接的种长势远不如麦粒种,事后这位学生感叹产量差的悬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菌种基质营养问题上易被忽略的一点,就是不计菌种在基物中的养分实效,实际播高氮的谷物类培养基的菌种,也是对栽培料基物的营养补充。试验中观察到,使用木屑培养基的菌种,其生物转化率远低于谷物菌种。食用菌栽培一般播种量在10-25%,如果是谷物菌种可能会随播种量增加而收效增加,因而不难看出在不施加任何养料的情况下,生物效率差异的原因就是谷物种补充了培养料所欠少的氮素营养。
食用菌的有些种类种性弱,易污染杂菌,培养料中不敢加多的氮源,是否把养料加在菌种上,既解决了培养料养分不平衡的状态,同时又不致污染,起到经济合理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