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杨国良
蘑菇菌丝的生长速度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是否适宜。图24是蘑菇菌丝的典型生长曲线,其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24℃左右最适宜;高于27℃,生长速度急剧下降;32℃以上蘑菇菌丝很快死亡。
图24 蘑菇发菌的最适温度
郭倩(2002)绘制了蘑菇空调化栽培完整周期(56天)的温度曲线(图25)。
图25 蘑菇空调化栽培的温度曲线
解释图25如下:
(一)架床上的堆肥播种5天内,菌丝刚萌发代谢热少,在内循环风的作用下, 各测试点料温趋于一致。
(二)播种5~20天内,菌丝旺盛生长,产生代谢热致使料温快速上升,架床不同部位的堆肥因散热不同出现了温度差异,图中A、B、C、D分别表示随机选取的4个测试点料温,第9~10天差异最大,料床中心温度高约30℃。为保障菌丝安全必须空调降温,气温比料温低3~5℃。
(三)播种20~28天是覆土后的发菌阶段,维持料温25℃左右,促使蘑菇菌丝在覆土层内大量增殖。
菌丝的营养生长即发菌的快慢除受温度制约,还受接种量、堆肥质量及含水量的影响。如果菌丝不萌发,或一开始就形成粗纤维状,堆肥颜色暗黑,表明二次发酵质量不合格,例如残留氨气量超标或水分过大。
(四)播种28~34天,将气温料温降低到20℃以下,促使菌丝扭结而生成蘑菇原基。
(五)播种34~56天后的20多天内,一般生成3潮菇,转潮期间需要较高温度(20℃左右)促使菌丝复壮,出菇时温度较低。
蘑菇菌丝的发热量因生长阶段不同而异,以100kg堆肥计量,发菌期发热量是80千卡/h,出菇期发热量是10~25千卡/h。
在发菌期间,菇蝇类害虫被蘑菇菌丝的香味吸引而侵入菇房。在温度25℃时菇蝇世代交替时间最短,容易繁殖。为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把发菌温度由最适的24℃料温调低到2l℃。此外,菇房进气口必须安装空气过滤装置,以减少通风换气时害虫或杂菌孢子的侵入。排气口也要安装防虫网,室内经常保持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