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黄蘑又称黄金菇又称金顶蘑,本所1998年引自福州,进行筛选培育,并对培养料配方,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等进行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榆黄蘑形态特征
子实体丛生或单生,菌盖漏斗形、直径3—12厘米,草黄色至金黄色,光滑肉质、菌褶白色、稍密、不分叉,狭窄至稍宽,与菌柄延生菌肉白色,有菌香味,可口;菌柄长2—10厘米、粗0.5—1.6厘米偏生。白色至淡黄色,基部相连孢子圆柱形。五色、光滑,7 5—9,5微米x2-4微米.孢子印白色:榆黄蘑食味鲜美.香甜可口,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美味食用菌之一,因色泽金黄、艳丽美观受消费者青睐。
二、生物学特性
1.温度。榆黄蘑菌丝对温度适应范围为5—30t,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0—26℃,子实体生长为16—26℃,最适22℃,属中高温型,出菇无需温差刺激
2.湿度。菌丝培养料含水量以60%一65%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为90%一95%,生长阶段~285%一90%为适宜。
3.光照。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更快。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散射光,150—600勤克期,子实体生长有趋光性。
4.空气。榆黄蘑属好气性菌类,苗丝生长阶段C02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袋中C02浓度含量逐渐上升,能刺激苗丝生长,所以苗丝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甚严格。原基形成需要充足的C02,才能使菇蕾生长正常。
5.pH值。生长阶段pH值范围4—8,最适为6.5,pH值4以下,8以上出菇有困难,出菇时最适pH值6.0—6.5:
6.营养。榆黄蘑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栽培时需要丰富的c(碳)源和N(氮)源,特别是N源丰富时,苗丝粗壮洁白生长速度快,子实体产量高。
三、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榆黄蘑出菇最适温度22%,从制袋接种到出菇需50—60天,宁德地区栽培安排在春季2月一3月制袋,4月一5月份出菇;秋季8月一9月制袋,9月一10月份出菇。
2.菌种制作。母种采用PDA培养基,置T25%恒温箱培养10—13天,能长满试管;原种栽培种可用普通木屑麸皮培养基,或棉籽壳添加麦麸培养基,也可用麦粒做培养基。一般原种、栽培种在25%下培养30---35天可以长满瓶。
3.原种和栽培种配方:A:麦粒67%、木屑30%、碳酸钙3%、含水量50%一55%。B: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55%。C:棉籽壳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60%。
4.栽培培养料配方。A:玉米芯78%、玉米粉20%、石膏粉1%、过磷酸钙1%、含水量60%一65%,pH值6.0—6.5。B:棉籽壳47%、木屑30%,麸皮18%、蔗糖1%、碳酸钙1%、含水量60%——65%,pH6.0——6.5。
5.制袋接种。栽培袋制作与猴头菇、平菇栽培袋相似,选择17厘米x 35厘米x 0。00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或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均可。拌料装袋,灭菌,接种按常规。
6.栽培场所。选择干净通风的房间或蘑菇棚均可用于栽培,床架以坐北朝南排列,有利遮光、通风的菇房均可。
7.发菌管理。接种后,在室温23—25℃湿度70%以下的培养室中培养,保持室内黑暗清洁,通风不宜过频,料温25--27"C时生长最好。经过30—35天培养卤可满袋,搔菌后转入出菇房。
8.出菇管理。解开袋口或拔出袋口棉塞后,竖直排放于床架上,上覆盖报纸保温保湿使菇蕾萌发。室温保持18—22℃,湿度90%一100%,增加光照及通风,5—6天后菇整齐发生时,湿度控制为85%一90%,12—15天即可采收。
9.采收与加工。榆黄蘑可鲜销成烘干后储藏待销。当菇盖漏斗状,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期,产量高,质量好。采收前一天应停止喷水,适当减少菇体所含的游离水,有利于延长鲜菇的货架寿命和提高烘干后的菇体品质。第’—潮菇采收后,清理料面,同时清弃污染菌袋,调节好菇房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线,经IO一15天,又可长出长二潮菇。由于第一潮菇采完后,菌袋已明显变轻,应及时补充菌袋水分或营养液,促使第二潮和第三潮菇的产量和质量。
宁德市农科所阮瑞国 丁李春 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