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菌种的选育、保藏和一、二、三级种的生产供应必须严格按照“福建省蘑菇菌种管理条例”和“福建省蘑菇菌种及蘑菇罐头标准综合体”(1990年省标准局批准)的规定执行。菌种选育与保藏由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主持。经省审定、公布的菌株,母种(一级种)由省推广站按制种计划生产。
原种(二级种)由省推广站或委托地市蘑菇管理单位组织定点生产、供应。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蘑菇母种和原种。蘑菇栽培种(三级种)的生产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目前经省审定的菌株为闽1号,闽2号(As1671),闽3号(As1789),闽4号(As2796),闽5号(As3003)和试推广菌株As4607。
1.制种规程
1.1 制种场条件
1.1.1 人员:专人负责,主要技术人员应经县以上菌种管理部门认可
1.1.2 地点:交通方便,水电供应可靠,环境干燥、洁净,远离污染源,地势开阔。
1.1.3 场所:须有原料贮藏室、配料灭菌室、接种室和培养室,布局合理。
1.1.4基本设备:磅秤、高压灭菌锅、接种箱、培养架等。一级种生产还必须有干燥箱、恒温箱、电冰箱、工业天平、空调机等。
1.2 制种方法
1.2.1 工艺流程:培养基配制→高压灭菌→接种→培养。
1.2.2 一级种
1.2.2.1 培养基配方
a.常规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去皮),葡萄糖20g,琼脂18-20g,水1000ml,pH自然。
b.麸皮培养基:麸皮50g,葡萄糖20g,琼脂18-20g,水1000ml,pH自然。
c.马铃薯麦芽汁培养基:马铃薯200g(去皮),麦芽汁100ml,葡萄糖20g,琼脂18-20g,水900ml,pH自然。
d.粪草培养基:腐熟麦杆(干)100Kg,腐熟牛粪粉(干)25Kg,麸皮8Kg,石膏粉1%,碳酸钙2%,含水量62%左右,pH7.5。
1.2.2.2 高压灭菌
a.琼脂培养基(斜面):压力9.8×104Pa,温度121℃灭菌30分钟。
b.粪草培养基:压力1.4×105Pa,温度126℃ ,试管和750ml玻璃瓶灭菌时间分别为60分钟和120分钟。
1.2.2.3 一级种培养
a.斜面母种:20-22℃培养10天左右,待菌落长到斜面1/2时,把温度降至16-18℃,继续培养到菌丝长满斜面。
b.草基母种:培养温度22-24℃ 。
1.2.3 二级种,三级种
1.2.3.1 培养基配方
a.粪草菌种:与一级种相似,麸皮和牛粪粉加量可减少,750ml玻璃瓶装量干重150g左右,成品净重350±20g。
b.棉籽壳菌种:腐熟棉籽壳加石膏粉1%,碳酸钙2%,含水量55%左右,pH7.5,750ml玻璃瓶装量干重175g,成品净重350±20g。
c.谷粒菌种:谷粒加碳酸钙2%,含水量50%左右,pH7.5-8.0,750ml 玻璃瓶装量干重300g左右,成品净重500g±20g。
1.2.3.2 高压灭菌:压力1.4×105Pa,温度126℃,谷粒菌种灭菌120分钟,粪草、棉籽壳菌种灭菌90分钟。
1.2.3.3 培养温度:谷粒菌种培养温度22℃左右,粪草、棉籽壳菌种23-25℃。
2.保种技术规程
2.1 保存用菌种:用于保存的菌种必须符合制种质量标准。
2.2 保存方法
方法条件 | 短 期 保 存(斜面冰箱保存) | 中 期 保 存(粪草管冰箱保存) | 长期保存(液氮保存) |
培 养 基 | 同1.2.2.1a.b.c | 同1.2.2.1.d | 谷 粒 |
保存温度 | 4℃ | 4℃ | 低于-190℃ |
保存时间 | 不超过4个月 | 1-2年 | 2年以上 |
2.3 保种要求
2.3.1 菌种移接成活率:短期和中期保存的菌种,成活率应达100%,液氮保存的菌种成活率应不低于60%。
2.3.2 纯度:在保存过程中不允许感染杂菌,保持原来纯度。
2.3.3 遗传稳定:重新移接经二次继代培养,菌丝须恢复到保种前的生活力,经形态、同工酶、DNA-RAPD检测和出菇试验等,各项指标保留原菌株特性,没有出现变异或衰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