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椴木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6-05-03  【来源】:方城县农业局
    【核心提示】:  黑木耳是一种黑色、胶质、味美的食用菌,营养丰富,口感好,具有清肺润肺、益气补血等功效。现结合生产经验,将黑木耳段木栽
      黑木耳是一种黑色、胶质、味美的食用菌,营养丰富,口感好,具有清肺润肺、益气补血等功效。现结合生产经验,将黑木耳段木栽培技术作以介绍。
      1.耳场
      生产中应选择靠近水源、背风向阳、空气流通、温度较高、交通方便、无污染源、防涝的田块或草坪作栽培耳场。  
      2.耳木
      阔叶树的木材在人工条件下都可以生产出黑木耳,常用的耳木有壳斗科的栎类树种。宜选离地10-15厘米处、直径在5-12厘米的树体,砍伐后做成1-1.2米的长段,截面最好用5%的石灰水涂刷,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
      3.制种
      菌种有锯木菌种与枝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石膏等配制成培养基;后者通常用直径1厘米的枝条切成1.5厘米长,加入蔗糖、米糠、石膏等装瓶(袋)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后在25-28℃条件下培养1个月。
      4.接种
      接种要选晴天在阴凉处操作。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厘米垂直打深1.5厘米的穴。如用锯木菌种的应填满穴,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采用枝条菌种的,菌种插入接种孔后用锤敲紧,使之与段木表面平贴,无孔隙。
      5.上堆发菌
      已接种的段木按树种、粗细分类,以“井”字形上堆,堆高约1米,段木间留一定的间隔。此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2-28℃,堆内空间相对湿度大于80%为宜。接种20天后,检查发菌情况,如发现漏点或菌丝坏死,应及时补种。  
      6.散堆排场
      耳木上堆发菌4-5周后散堆排场,使菌丝在耳木中迅速发生蔓延。同时翻动耳木,使耳木能均匀受光、受潮,一般每7天翻1次。此时需定期喷水,初期每5-10天喷1次,以后每2-7天喷1次,若后期遇高温环境,应每天傍晚喷水1次。1个月后,当有80%左右的段木产生耳芽时即可起架。
      7.起架管理
      起架后菌丝进入子实体形成、生长阶段,此时管理重点为湿度与温度。一般每天喷水1-2次,天气阴凉可减少喷水量,夏季炎热时应早晚喷水,当年接种的段木可一次喷足,第2、3年的段木要增加喷水次数。采耳前1天停止喷水,采耳后先停止喷水3-5天,再行喷水。
      8.采收晾晒
      当木耳子实体颜色由深转浅、耳片腹面产生白色孢子,有80%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时抓住整朵子实体,连耳根一起摘下。采收后要及进晾晒,大剁的要将耳片撕开成单片状晾晒。晾晒要用网状物,以保证上下通气。最好一次性晾干。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