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杏鲍菇的栽培:杏鲍菇低产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日期】:2019-10-08  【来源】:百家号
    【核心提示】:一、低产原因 1、 栽培期不当:有的菇农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杏鲍菇品种特性等,都在同一时间安排生产,导致杏鲍菇出菇期紊乱,
          一、低产原因
          1、 栽培期不当:
    有的菇农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杏鲍菇品种特性等,都在同一时间安排生产,导致杏鲍菇出菇期紊乱,出菇量无法控制,最终造成许多浪费。
          2、 菌种质量差:
          有的菌种带有杂菌,严重的培养料粘、酸、臭,以致培养料变腐败而不长菇;有的原种、生产种菌龄严重不足,接种后未达生理成熟的菌丝因外界条件变化而萎缩死亡;有的因菌龄太长,菌种老化,活力下降,易受病虫害侵染,致使培养料腐烂不长菇;有的母种转管培养次数超过5次以上,菌株生活力下降。
          3、 制袋不科学:
          为了节省成本,培养了当中添加废菌料、秸秆等超过总量的30%~40%;有的麸皮用量少于10%,导致培养料碳氮比失调而低产。拌料时水分添加太多或太少,均会影响菌丝的生长,降低成活率。拌料不匀,造成有的料成团而灭菌不彻底引致感染。因胀袋与有针眼的筒袋未及时贴补;装袋不均匀使筒袋有大空隙;菌种掺杂等因素均可导致点状污染多,菌种成活率低而低产。
    另外,发菌不科学和出菇管理不好也都是导致杏鲍菇栽培过程中出现低产的重要原因。
          二、综合防治措施:
          1、 严控病虫害:
          菇棚四周要定期喷洒适量的氯氰菊酯等药液,撒些石灰粉,预防病虫害,一旦发现杂菌、虫害要及时处理,以免泛滥成灾。
          2、 优选栽培期:
          根据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26℃,出菇最适温度10~18℃,长江以北的地区一般可以在9月制袋、接种,11月上中旬前后出菇;其它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提前或延迟制袋。
          3、 筛选优质菌种:
          要选择种性好、菌龄40天左右,无杂菌的优良菌株,如杏鲍菇1号、日本雪茸等。菌种管理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督菌种生产与销售等环节。
          4、 把好发菌关:
          选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光线较暗的培养室,每隔2周翻堆1次,保证室内通风良好,防止"烧菌"现象。及时集中清理烂筒,防止交叉感染。
          5、 管好出菇关:
          要及时喷出菇水,瞄准市场、气候等因素及时摆袋出菇,出现原基时要及时喷出菇水。一般出菇期间不向菇体喷水,只用向空间喷雾状水等方式调节棚内温度。同时为了使小菇蕾长成优质菇,一般菌筒每穴只留3朵左右的优质菇蕾。
    此外温湿度的调控、遮光度的调控、营养液的补充、病虫害的防治对于出菇也是十分重要的。
          6、 选择好配方:
          各生产区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灵活的选择。下面推荐一个高产的配方:木屑、棉籽壳各36.5%,麸皮20%,玉米粉5%,白糖、碳酸钙各1.0%,含水量63%左右。豆秆粉丰富的地区,可把上面配方中的麸皮改成豆秸粉。
    低产的问题对于栽培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解决低产问题就是保证栽培杏鲍菇的经济效益。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