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帅 摄
在杭州西湖区双浦镇老沙村,几位村妇在水稻田劳作,不可思议的是,她们收获的不是水稻而是菌菇。
这种菌菇名叫大球盖菇,体型庞大,有着一个大大的褐色脑袋,此前从未在杭州市场上出现过。目前,大球盖菇也只在西湖区、建德、淳安等地有少量试验栽培田,已经试验成功,小规模上市了。
这个菇和我们平时吃的蘑菇比起来有什么特色?“生态,环保,口感好!”杭州市农业局资源生态处处长何有良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它的优点。
何有良说,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
大球盖菇可生长在各种秸秆培养料上(如稻草、麦秸等),是处理秸秆的一种有效措施。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种植一亩大球盖菌,需要八亩秸秆,这是很好的循环利用,而且种植过程中不需要打农药,只要下一场雨,就会有一茬大球盖菌长出来。收获之后可以继续出菇,因为它们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范围出菇,在我市可以自然越冬。”何有良说。
西湖区“稻菇轮种”试验点设在杭州芝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据该专业社负责人叶先贵介绍,大球盖菇生产成本低,产量高,一亩水稻田可以出产4000斤大球盖菇。如果按上市价格3.5元/斤来计算,一亩的经济产值上万元!“种油菜等蔬菜的话,经济产值最多也就一两千元,所以我们打算扩大大球盖菇的种植面积。”叶先贵说,“大球盖菇营养丰富,口感很好,和杏鲍菇的口感很类似,切片炒菜,或者煲汤,都是上佳的食材。”
不过,目前还是试验阶段,大球盖菇并没有全面上市。芝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大球盖菇也只在双浦镇范围才买得到,产量多时会运到近江农贸市场售卖。“等推广种植以后,市民就都能吃到这个绿色无污染的新菌菇品种了。”何有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