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龙县始终把科技服务作为本地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助农增收的有力抓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加大科普工作力度,使科技服务在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该县在发展食用菌产业过程中,充分发挥食用菌协会的重要作用,协会的主要职责是“以发展草生菌(白蘑菇)为主、野生菌为特色、木生菌为补充”的综合开发经营项目的发展规划、计划编报、示范户管理工作和通过利益连动机制积极发展会员,带动农户利用科技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积极引进优良菌种进行提纯复壮、示范展示,促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为增强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牵动能力,县科协与食用菌种植协会在技术、项目、政策等方面,对食用菌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给予大力扶持,常年聘请省农科院专家、顾问20余人,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办培训、现场讲解、送科技下乡、赶科技集市等形式,广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学员点菜、教师下厨”的培训方式,使广大菇农掌握了1—2门以上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成为当地科技致富的能手。目前通过协会带动,现已培育了凯悦菌业中心示范基地、纳章食用菌种植园等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3家,建成集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一条龙,机械化生产,数字化微控管理为一体的工厂化生产线一条,培植出香菇、白蘑菇、茶树菇、鸡腿菇、大球盖菇等15个畅销品种,远销四川、福建及东南亚地区。
该县积极建立和完善科研创新与研发体系,以马龙县凯悦菌业园为技术支撑平台,加强与省农科院的技术合作,先后引进新品种3个,研发、推广新技术2项,推广百灵菇栽培技术、废料再利用开发合成有机肥技术2项,大大提高了本县菌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信息数字平台共享体系,定期组织会员通过电视、手机短信平台、互联网咨询等方式及时掌握防灾预警、技术推广、政策宣传、市场供求等信息,解决“卖难”问题,协会以争创食用菌优势品牌为重点,规划建设四个食用菌种植园区,总占地478亩,总投资4000万余元。今年上半年,该县食用菌完成草生菌种植12万余平方米,木生菌种植786万袋,人工食用菌鲜菇产量5680吨,野生菌鲜菇产量150吨。全县菌类产业实现鲜菇产量5380吨,产值4780万元。食用菌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群众致富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