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山珍之王”的美称,因“形似燕,状如飞”,黑木耳又被称为“燕耳”,其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又被誉为“素中之荤”。
湖北省十堰市的房县,生产的黑木耳早在2000年前的唐朝,就已经誉满京师。在唐朝苏恭著《唐本草注》中就提到了房县黑木耳:“桑、槐、槠、榆、柳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复之,即生尔”。从唐朝至今,房县人一直有生产、食用黑木耳的习惯,人们便称之为“房耳”,在世界上被冠以“中餐中的黑色瑰宝”。
独特的自然环境
房县海拔180~2485.6米,地形复杂高差悬殊,集高山丘陵为一区,集四季凉热于一时,有利于形成适应黑木耳生产独特的“小气候区”。
此地森林覆盖率高,北部及东北部地区的树林尤其以栓皮栎、麻栎树为多,耳林腐殖层深厚,从而形成了房县黑木耳主要产区。且这些地区昼夜温差明显,有利于黑木耳子实体营养成分的积累,有益营养元素含量较高。此外,房县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能够保证黑木耳正常的生长发育。也正因为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使此地生产的黑木耳,朵大,肉厚,色深,弹性好,口感润滑,营养丰富。
木耳的生长特性
黑木耳生产所采用的树种主要是壳斗科的花栎、麻栎、青岗栎等,这种树体生长旺盛,树皮厚薄适中,不易脱皮,木质坚实适当,心材多,边材少。
专家介绍,房县耳农大多在“进九”砍树,那时候木材中养分积累最多,纤维素和木质素所占比率高,因为黑木耳作为一种木腐菌,纤维素和木质素是它的主要营养来源,而作为真菌,它又只能在死了的木头上才能生长,才能吸取养分。因此,以花栎树、麻栎边作段木生长的耳子多,朵子大,肉较厚,品质优。
食用及营养价值
“我们这山里的黑木耳可好吃了,野生黑木耳长在神农架高山中,云雾环绕,也没有污染,平常大家用来炒菜或凉拌,都是很鲜美的菜,不过外人一般很难分辨房县的木耳。”山里的老人介绍,我们通常吃的叫光木耳,还有一种叫毛木耳,它的背面毛比较厚,虽然也可以吃,但不易嚼碎,不好吃,房县黑木耳就是光木耳。据了解,房县黑木耳胶质状,半透明,深褐色,有弹性,平滑有光感。
不少营养师和烹饪师都提到,木耳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比肉类还多,并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这是一般米、面、蔬菜类食品所不能比拟的。木耳含铁量也特别丰富,比叶类蔬菜中含铁量最高的芹菜还要多20倍,比动物性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猪肝高7倍。此外,木耳还含有脂肪、糖类以及钙、磷等物质和胡萝卜素、硫胺素等多种维生素,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防治癌症及其他药用功效。木耳的烹制方法也很多,炒食、氽菜、炝制、糖拌等均可,自古以来,木耳就是宴席上的山珍佳肴。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据了解,房县耳菇林面积250多万亩,其中耳林170多万亩,是湖北省第一耳菇林资源大县。早在1965年举行的全国各类黑木耳评比中,房县黑木耳以干耳1市斤泡发26市斤而独占鳌头。如今,湖北省房县已成为川、陕、鄂三省重要的黑木耳集散地,房县黑木耳自2008年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去年,房县黑木耳更获得“2011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100强品牌”称号。
据了解,目前,房县黑木耳已依托房县神武山珍公司等6家龙头企业签订了“房县黑木耳”的地理标志许可使用合同,并在青峰镇、白鹤镇建设了房县黑木耳的地理标志标准化示范基地460亩。目前,房县神武山珍公司、房县瑞丰公司、十堰伏龙山公司已在包装上正式使用地理标志。
在武汉的各大超市和特产店里,处处都是房县木耳的身影。昨日,一位在超市选购黑木耳的消费者范女士指着一包黑木耳告诉记者:“我们家人常年都买房县的木耳做菜吃,以前去房县游玩的时候带了几包特产回来,木耳又肥又大,很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