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三日,记者在天津北辰区下河头村了解到,这个村不断探索农民农业增收新途径,今年实验种植的花菇喜获丰收,具有更高生产效益、投资少、采菇期长、方便小户农民管理等特点,目前,村里已经把花菇推广种植作为明年让广大农户普遍增收的项目之一。
近年来,仅有二百户农户的北辰区下河头村一直以种植杏鲍菇作为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项目,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村里发现单纯一个杏鲍菇项目只能给村集体和少数农民带来增收效益,因为投资工厂化设施每亩需要十多万块钱,村集体投入只能是少部分土地和少部分农民增效增收,而要使村里大部分土地都能快速摆脱资金投入难、农业增收慢的瓶颈,必须寻找新的途径。今年四月,他们从南方引种了香菇上品——花菇,实验用袋装菌棒方法栽培花菇,并从福建请来专家指导,九月份成功出菇。记者现场采访了下河头村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总经理郝海军:“这个花菇是南方一种新的产品,它的好处是价格高、营养成分比一般的菇的营养成分要高一些,适合于北方生长,但是它老百姓种起来特别简单又容易,一个大棚一万三千多,他的产值呀一年下来以后五、六万块钱,高点的六七万块钱,适合农民两口子管理,所以合作社推动带动农民致富。”
“那跟咱们原来种的杏鲍菇有什么区别?”
“他的区别在于是花菇它九月底开始出菇了,出到明年三月份,他的采购时间长,温度要求它就是在两度以上就可以生产。”
虽然只选了一亩简易大棚进行试验,但由于按照北方种植杏鲍菇的经验采取棚内搭架立体栽培方法,加上科学的人工管理,花菇产量和效益都高于南方同等面积,正在用一尺长的针状空心管往花菇菌棒里注水的福建的技术员程新林告诉记者:“这种花菇就用针补进水分以后它就会长出来,过两天就会长出来。”
记者还了解到,香菇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就是花菇。记者在实验大棚里看到花菇菌盖完整,有茶杯口大小,表面有白色带微黄的裂纹,形如菊花瓣,还有的类似象形文字,这是菇面冻伤后,经阳光照射又弥合而形成。花菇看着肉质肥厚,鲜嫩,闻一闻香味浓郁。单产经济价值比其他食用菌高出两到三倍。下河头村准备明年建起百亩简易大棚承包给农民,合作社负责统一技术、管理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