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970-550](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04/21/12-00-06-19-21325.jpg)
![IMG_1054](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04/21/12-00-30-34-21325.jpg)
易菇网讯:杏鲍菇是一种栽培历史较短的珍稀食用菌,也是一种一种珍稀平菇,法国、意大利、印度和我国先后进行了杏鲍菇的栽培研究。4月20日晚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吕作舟在中国食用菌协会第二十期《菌类园艺工》职业资格培训班上为学员讲授《杏鲍菇菌种的生产及栽培技术》。
据吕作舟教授介绍,杏鲍菇在1958年Kalmar进行首次栽培试验,1970年Henda在印度北部的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杏鲍菇并进行了段木栽培,Vessey于1971年分离到杏鲍菇菌株,1974年Cailleux用菌褶分离到杏鲍菇菌株并栽培成功,1977年Ferri首先成功地进行了商业性栽培,1993年三明真菌研究所开始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菌种选育和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近年来,泰国、美国、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都兴起了杏鲍菇的栽培,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目前,杏鲍菇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并进行了反季节栽培生产,国内的上海、福建、广东等地依照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了杏鲍菇的周年化生产。
课上,吕作舟教授首先介绍了杏鲍菇的食药用价值,并从杏鲍菇的形态及分类、形态结构,杏鲍菇的四极性异宗结合的生活史,杏鲍菇的生长发育条件三个方面讲解了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据吕作舟教授讲述,目前国内应用较为普遍的杏鲍菇栽培方式主要有袋栽、瓶栽和覆土栽培三种方式,瓶栽主要在工厂化生产中使用,袋栽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多用熟料栽培或发酵熟料栽培。在授课中,吕作舟教授介绍杏鲍菇各环节的工艺流程,并详细分析了杏鲍菇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杏鲍菇的栽培季节、塑料袋的选择、培养料准备、生产菌袋、发菌管理、菌丝体后熟与催蕾、出菇管理、保鲜与加工等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要点,并展示了武汉市天添食用菌有限公司的实际操作经验数据。
最后,吕作舟教授总结了杏鲍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最佳温度,以及常规的杏鲍菇栽培方式,并提出工厂化栽培是杏鲍菇生产的发展方向。
据悉,中国食用菌协会第二十期《菌类园艺工》职业资格培训班自4月19日开始,24日结束,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80多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期培训班由易菇网组织承办,黑龙江省食用菌协会、黑龙江省食用菌协会个体种植联合会、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贵龙食用菌设备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菌农信息网、牡丹江千珍源菌业有限公司、千珍源食用菌网络商城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