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夜里,因为一碗野蘑菇炖排骨,家住广陵产业园附近的3岁女孩欢欢(化名)突发抽搐、呕吐,被送进了苏北医院急诊室抢救。医生检查发现,欢欢因食用野蘑菇中毒。苏北医院营养科专家蒋放表示,近期雨水多,有利于野外的蘑菇茁壮成长,在每年的中毒事件中,因为食用野蘑菇而中毒的患者数量是最多的。
突发意外 吃了野蘑菇,3岁女孩抽搐呕吐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欢欢的父亲蒲先生,向他了解欢欢中毒的详细情况。蒲先生介绍,4月18日当天下午4点多,邻居送来一碗蘑菇炖排骨。邻居告诉他们,这些蘑菇是在野外采摘的,吃在嘴里特别鲜。蒲先生表示,当时两个女儿吵着要吃,于是他们就给两个女儿吃了。
到了夜里10点多钟,小女儿欢欢出现了不适症状,当时她突然喘不上气,抽搐了起来,双眼上翻,头部也不受控制地抽动。把蒲先生和妻子吓了一跳。蒲先生说,让他们感到诧异的是,大女儿也吃了不少,但没有出现这样的症状。
蒲先生赶紧开车把女儿送往苏北医院。在车上,欢欢又呕吐了起来,因为抽搐,嘴唇有些发紫。
医生分析 女孩属神经精神型中毒症状
蒲先生向儿科护士长崔燕介绍,这些蘑菇颜色很黑,看上去和菜场购买的蘑菇确实不太一样。
记者了解到,入院后,医生首先对欢欢进行洗胃,然后安排她住院治疗。儿科护士长崔燕说,他们给女孩注射了加快毒物排泄的药物。同时,因为孩子出现抽搐的症状,脑神经受到了伤害,所以院方也给孩子注射了营养脑神经的药物。
急诊室儿科医生朱姝姝分析,从女孩发病时的症状可以判断,她服用的野蘑菇有毒,属于神经精神型中毒。她表示,食用野蘑菇中毒,轻者可造成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能引起人体脏器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医院也无法鉴别是何种毒素,好在女孩的情况好转,已经出院。”
专家提醒
春夏季毒蘑菇中毒事件多发
苏北医院营养科专家蒋放告诉记者,近期多雨的天气使各种野蘑菇纷纷破土而出,很多市民为了尝鲜会去采摘。据悉,每年的春夏季是野蘑菇生长的旺季,也是野蘑菇中毒事件的频发季节。
蒋放介绍,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日光性皮炎型这5个类型。往年,医院也诊治过脏器损害型的中毒患者,这类患者发病潜伏期一般为10—24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继而出现休克、抽风,全身出血、呼吸衰竭,在短时间内死亡。她提醒市民,颜色越鲜艳的野蘑菇所含毒素会越高。预防蘑菇中毒的唯一方法是,不随意乱采乱吃来源不明的蘑菇。一旦进食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采用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到附近医院治疗。
链接
如何鉴别蘑菇是否有毒
观形状 有毒蘑菇的伞柄上有菌轮,根部生有囊孢,伞柄很难用手撕开(碰破以后,就会流出白色或黄色的乳汁,并带有辛辣味)。
察色味 有毒蘑菇的颜色比较浓艳,菌伞带有红、紫、黄或其他杂色斑点,基底红色,形状异常,而且有辛辣、恶臭和苦味。
用水试 打一盆清水,挑几只可疑蘑菇,撕开后丢入水中浸泡10多分钟,若清水变浊或呈牛奶状浑浊,则说明蘑菇有毒。
用米试 在煮蘑菇时,向锅中丢进一些白米,如果米粒变黑变暗,证明这种蘑菇有毒,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