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县三家乡借助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本区域内的林业资源和相关产业基础优势,坚定地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促民增收、绿色发展的中心渠道。通过整合零散种植户集中力量壮大食用菌产业,紧紧扭住建规模化基地、搞标准化园区、集中拓宽种收销市场和龙头园区带动四个关键节点,逐步地把食用菌产业做成富民提效的主导产业。
做好科学规划,实现政府引导,基层与企业整合对接。目前,在承德县三家乡政府主导下,村委会与种植企业有效的对接。采取统一集中的土地流转方式,结合分散户共建20亩以上食用菌小区5个,百亩以上食用菌园区3个,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交叉栽培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到2000亩以上,年可出菌2500多万棒,可带动全乡人均增收500元。
做实基础建设,突出主导产业的影响力。承德县三家乡总结以前零散分散的发展模式,重新整合基础资源,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示范的原则,因村制宜,大力实施主导产业基地的带动辐射作用。今年,在老当铺村投资700万元新建占地200亩的香菇种植园区1处,新建菌棚170个。在孤山村投资600万元新建食用菌园区150亩,菌棚123个,一次性上菌棒300万棒(袋),建冷库2600立方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500万元,新打水井14眼;新购200千伏变压器1台,架设专用电力线路,充分保障大小园区及分散户的日常供给。完善园区基础建设后,以园区高效、高能之辐射力影响和带动其他周边零散户进行统一管理,集中突出主导产业的地位和效益。
抓好园区建设,实现园区连片带动和管理。该乡充分发挥大园区大带动的示范作用,制定和完善了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在加大对精品园区扶持力度的同时,继续实施对老园区闲散土地的流转利用和旧棚恢复力度,引导和鼓励菌农通过单户自建、多户联建的方式建设小园区,实现了片连片、园区连园区发展模式。
做强菌业生产,实现分散户与投资者的共同经营管理模式。以前,分散户的栽培来自于自发,菌棚建设与菌棒生产都体现在资源的无限浪费。由于生产技术落后、销售方式单一,保底或者微量的收入一直是制约区域性食用菌发展的瓶颈。发展园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后,采取“统一流转土地、公司租地建棚、统一制售菌棒、农户租棚经营、产品统一销售、实行保底利润”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大园区带动分散户,形成同起步、共发展,统一管理、共同经营、以点带面、互赢互利。
做好产后销售,实现增收互赢和区域性的经济腾飞。按照共同发展的约定,产后统一回收,既保底又有利。按今年蘑菇行情,头等香菇价格每斤8元、滑子菇每斤5元,最高产量每天可摘30吨,同时园区能解决当地500余人就业。具有前瞻的主导产业让农村人走上了致富“幸福路”,食用菌就像老百姓捧着“金疙瘩”一样,实现了农户、经营者、投资者在高效农业方面的互惠与互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