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前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黑龙江市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建设总体态势良好,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不足。全市从事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仅占龙头企业总数的36%,年产值超亿元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仅有6户,与省内九三油脂、北大荒等年产值超百亿企业相比反差很大。全市农产品原字号比重近70%,精深加工率仅为32%、畜产品加工率仅为30%,远远低于国内先进地区和世界发达国家80%-90%的水平。
二是基地建设短板明显。虽然黑龙江市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面积增长较快,但与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不相匹配,畜产品加工龙头“吃不饱”,
粮食加工企业“吃不了”的矛盾突出,鑫鹏肉业年生猪屠宰能力120万头、皓月肉牛年加工能力20万头,但实际加工量仅占20%左右,种植业基地玉米、大豆等大宗原料加工转化率仅为30%左右。林下经济刚刚起步,林下养殖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三是品牌竞争能力不强。黑龙江市农产品品牌多而杂,缺乏名优产品,仅大米就有上百个品牌,产品知名度低,目前全市拥有省内著名品牌仅占13.7%,国家驰名商标仅占1.5%。截止2013年,黑龙江市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地建成的绿色有机食品专营店仅有27个,覆盖范围小,市场占有率不高,“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社会认知度、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尚未得到有效提升。
四是市场监管体系薄弱。绿色有机食品监管主体涉及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畜牧等多个部门,市场监管没有形成合力,全市除了牡丹江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还没有一家具有双认证检测资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各县(市)基本不具备检测手段,全程质量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不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滞后。
五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涉及企业技改、产品认证、新模式推广等众多环节,需要高投入支撑高效益,江苏省对每获得一个三品认证标志的企业分别给予5000-15000元的政府补贴支持,使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和数量快速攀升。从黑龙江市看,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不明显,很多企业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意愿强烈,但缺乏资金和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