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中国菌物学会名誉理事长
推动食用菌产业由大变强
中国蘑菇节作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航标灯和风向标,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盛会。中国蘑菇节作为一个品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作为一个窗口,展示现今我们食用菌栽培的先进技术水平;作为一个平台,让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贤达等通过交流座谈共谋发展;作为一个学校,成为有关菌类研究、生产领域的新生代更好学习、成长、进步的桥梁。中国蘑菇节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与往届相比,第八届中国蘑菇节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关注重点已经从往届“如何种好菇”的传统种植观念转变到现在“如何卖好菇”的现代营销理念,从往届注重生产技术发展的单一环节转变到现在集菌种、技术、设备、电商等多种环节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整合,将有力地推动漳州食用菌产业由大变强。
⊙闽南日报记者李润
杨胜军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
蘑菇节如何发挥平台作用,带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呢?昨日,在第八届中国蘑菇节开幕式上,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杨胜军畅谈蘑菇节发展历程。
对于中国蘑菇节,官方给出的定义是,为海内外食用菌产业相关人员搭建的信息交流、商贸洽谈、成果分享、共谋发展的平台。“这个平台聚集了国外的最新信息、市场情况、科研成果,不管是种蘑菇的、或是卖机械的,凡是食用菌行业各个环节,都能从中摄取充分营养。”杨胜军说道。
近年来,我国大力引进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食用菌整体生产能力和加工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杨胜军说,作为中国蘑菇节的主办方,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也与时俱进,在会议内容设置上不断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和理念,并根据市场、企业的需求,梳理设置问题,请专家学者为行业发展把脉诊断。
⊙闽南日报记者陈岩
共同把脉食用菌产业发展
张金霞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从2007年开始,每一届的中国蘑菇节我都应邀前来参加,看着它一路走来、筚路蓝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再到蜚声海内外,心中难免感慨万千。中国蘑菇节越来越像节日一样,齐聚八方宾朋,带来新的视角、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引领全国甚至全球菌类专业性的步伐。第八届中国蘑菇节更加突出“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市场化”国际会议的属性,更加注重“深化合作、创新发展”的行业内在要求,更加关注行业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发挥作为现代农业提效建设的平台作用,在品牌效应、科技创新、生产转型、生技养生、持续发展、有序运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中国蘑菇节一年一届如期在漳州成功举办,是对漳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漳州深化“中国食品名城”以及“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的有力促进,祝愿漳州的食用菌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也同时祝愿美丽的漳州越来越好。
⊙闽南日报记者李润
引领全球菌类专业性步伐
谭琦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学会副主席、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漳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有“鱼米花果之乡”“中国食品名城”等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对台农业合作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和集散中心以及食用菌产业基地。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中国蘑菇节的主办方,也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除保留必要的栽培技术交流外,在会议内容设置上也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理念。“天下美蕈出漳州”,漳州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产业集群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先进的食用菌加工出口企业和创新型实用人才,是我国杏鲍菇、双孢蘑菇和白背木耳种植的排头兵和领头羊。我非常荣幸能参加这个东西方思想交融与碰撞的世界级盛会,大家齐聚到漳州这个美丽的城市,共同关注行业热点、结交合作伙伴、展望未来前景、共谋产业发展,这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食用菌产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闽南日报记者李润
关注行业热点谋划产业发展
漳州是最早在国内进行食用菌种植地之一,有着良好的种植基础,目前已经形成了原材料生产、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加工等产业链。这次办在家门口的蘑菇会,给了我们企业展示形象的机会,给我们带来与国内外接轨的契机。
从田间废弃的稻草,再化成可以食用的菌类,再到有机肥回归农田……整个食用菌生产过程是生态、环保的,也跟我们“生态漳州,富美漳州”建设契合。我们十分重视产业可持续发展,绿宝院士工作站的建立,更是以延伸食用菌产品加工为主线,围绕食用菌循环经济综合利用上进行技术研发创新和科研攻关,不断推出食用菌新产品,比如在菌类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上,已经列为我们近期的工作计划。”他同时认为,食用菌从工业化种植到科技种植,是漳州必走之路,食用菌产业应该打破传统工艺的方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引导企业走科技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道路。
⊙闽南日报记者陈晓云
中国绿宝集团副总裁陈伟: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蘑菇节是整个食用菌类行业的盛会,这里汇聚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食用菌类专家学者,为我们产品打开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漳州兴宝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国宝接受记者采访说。他表示,目前中国正从“食用菌大国”走向“食用菌强国”,这就离不开先进的机器设备,食用菌产业要做到高产、稳产,必须靠设备改进,技术提升。食用菌类生产机械化是今后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可观,他们也一直致力于研发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机械设备功能,让生产更高效化。
“科技就是生产力,科技离不开人才。”卢国宝认为,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技术、机器设备很关键,但更为关键的是一定要有技术人才。只有人才、企业管理这些软件具备了,才能壮大企业,发展蘑菇产业也是如此。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蘑菇节为我们企业找到适合专业人才,为公司研发更适合菌类市场发展的机器,提高生产效率。
⊙闽南日报记者陈晓云
⊙闽南日报记者陈晓云
漳州兴宝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国宝:
注重人才支撑
这是第三次来漳州参加蘑菇节了,感觉变化很大,漳州生产菌类技术越来越进步,菌类品种也越来越丰富,机械化栽培技术也日益成熟。漳州蘑菇节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为我们食用菌行业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在台湾,蘑菇不仅因其食用营养价值高而深受民众的欢迎,从蘑菇研发出来的蘑菇保健产品更是得到不少人的关注,近年来成为台湾市民最受欢迎的健康食品之一。大陆目前食用菌大多还停留在食用方面的市场定位,日后可以多考虑往保健品方面研发生产,菌类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外,其药用价值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挖掘。目前菌类保健产品市场刚刚起步,市场潜力大,往保健方面研发菌类产品将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其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也将非常可观。
“随着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的更加频繁,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蘑菇节能够与大陆进行更具体的合作,与农户开拓种植基地,与企业研发菌类保健产品,进行生产推广,两岸双方能够为日后菌类发展齐心合力,增加菌类的市场价值。”
⊙闽南日报记者陈晓云
⊙闽南日报记者陈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