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海农生产的蘑菇非常好,特别是杏鲍菇。它的营养价值跟肉一样,烤着吃,比牛肉还香。我家招待客人,有时做蘑菇汤,有时烤蘑菇,客人们都非常喜欢。”在赞比亚农业部的会议室内,农业部长盖文·鲁宾达兴奋地告诉本报记者。
鲁宾达所说的“吉海农”是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美元建立的吉海农赞比亚公司。公司以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的科研团队作为科技支撑,建成了赞比亚最大的食用菌工厂,主要生产平菇及杏鲍菇,日产量可达2—3吨。除供应赞比亚市场外,还出口至南非、坦桑尼亚、马拉维等周边国家。目前,研发人员正致力于培育适合非洲生长的双孢菇、猴头菇、草菇、木耳等食用菌。
赞比亚有适合大规模发展食用菌的劳动力、土地、气候和资源。鲁宾达告诉记者:“用工业化手段生产农业产品,这对赞比亚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吉海农的食用菌项目对赞比亚未来发展高科技农业,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农业部会全力支持。”
食用菌是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的传统美食,具有高蛋白质、高氨基酸、高维生素、低脂肪等特点。坦桑尼亚学者科托·梅什根尼将之称为“穷人的肉”。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荤一素加一菇”合理膳食理念。对于以玉米为主、膳食结构单一的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普通百姓来说,帮助他们发展食用菌产业真是雪中送炭。
吉海农雇用当地工人超过100人,他们都以在这里工作而自豪,即使下了班,也愿意穿着吉海农的工作服。“以前只能在雨季吃上蘑菇,吉海农来到赞比亚后,在旱季我们也能吃到新鲜蘑菇。更重要的是吃蘑菇让我们有了更强壮的身体,”21岁的包装车间工人马苏佩说,“工作让我赚钱养家的同时,还带给我成就感,不是每个赞比亚人都有这样的机会,我是幸运的!”
吉海农在赞比亚的农业投资始终遵循循环农业的理念,公司董事长姚允武对本报记者表示,食用菌产业作为培植业,可以利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后的副产品作为原材料,废弃的菌渣还可以作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也能作为养殖饲料使用。姚允武认为,在赞比亚普及循环农业是保护蓝天白云的需要,也是为当地农业注入全新发展动力、促其更加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给蘑菇打包,包装盒上贴着赞比亚各大超市的标签。记者走访了卢萨卡一家名为穆藤德尔的综合性贸易市场。32岁的家庭主妇盖瑟琳说,“我丈夫不喜欢吃太多肉,他更喜欢吉海农的蘑菇。物美价廉,普通百姓能够消费得起。”
41岁的恩库拉是负责货物运输的经理,他多次把吉海农生产的蘑菇运到南非、马拉维等国市场。他说,与肉制品相比,蘑菇是非转基因、无药物残留的健康食品,过去非洲人吃的多是野生蘑菇,现在有了工厂化生产的蘑菇,全年都可以买到。
吉海农计划扩大现有蘑菇产量,将食用菌厂房扩建至7公顷,蘑菇日产量可逐步扩大至15吨。吉海农还向赞农业部提交了建立中赞农业产业合作区计划,具体操作方案正在洽谈当中。姚允武表示,赞比亚地处中南部非洲的中心位置,周边8个邻国目前均未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食用菌产业。赞比亚有打造食用菌产业,占领中南部非洲甚至整个非洲的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