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来,为了让明水的食用菌产业真正形成规模,他的足迹遍布了明水镇几个蔬菜棚室村,为了让这并非是朝阳的食用菌产业拥有市场,他跑遍了省城,如今他终于让食用菌产业扎根于明水畅销于省城。
18 年前,杜民从报纸上看到了食用菌这一项目,感觉适合明水的县情。冬季劳动力充足,还有部分蔬菜棚室闲置,而这时也恰恰是蘑菇供小于求的季节,于是他便萌生了把这个项目引进明水的打算。他只身一人来到了省科研所,潜心钻研各种蘑菇的培育技术,并且考察了一些食用菌培植专业户。
回到明水他便着手了试验,备材料,马厩肥.秸杆.玉米穗.杂草.破烂木头都成了他抢手的采购品。培床,打好基础至关重要,他严格标准,做好通风透水。引种.栽培.出菇.管理,他投入了全部精力。他栽培的蘑菇终于上市了,可是市场饱合,加之品种单一,难卖上好价钱,食用菌培植初战告负。
耗尽了所有积蓄,杜民不得不拎起了照相机,在街头照相谋生,即便是最后开了一家照相馆,生意很好,他仍没有放弃钻研食用菌技术,每次去哈尔滨他都要考察市场.真可谓是后积薄发。
杜民有一个打算让食用菌从培植大户引进到每一农户的庭院,形成专业村,专业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