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位于古田县大桥镇大桥村桃坪亭堡厝的银耳工厂化生产大观园项目建设现场,都是一片火热的工作场景。
该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45亩,总投资6000万元,从今年3月份动工以来,目前已投资2000多万。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日生产银耳菌棒25万袋,于今年12月中旬全面投产后,可累计创造年总产值1.5亿元,净利润1698万元。
古田县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2015年全县共栽培各类食用菌13.4亿袋,总产量78万吨(鲜品),产值59亿元,产量产值将再创历史新高。银耳作为其中的支柱产业,目前也正经历着传统种植模式的转型升级。为使古田银耳的标准工作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古田县依托全国银耳标准工作组,自行或参与制定多项各类标准,牢牢掌握了银耳生产标准话语权。
2015年,古田县再次修订出台了《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九条意见》,每年为以银耳为主体的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安排资金1000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做大产品流通市场、鼓励工厂化生产、支持标准基地建设、扶持创新产业经营模式、鼓励“五新”技术研发应用等,加快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在科研及人材培养方面,古田县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同建设全省首个菌业研究院,培养造就高层次的食用菌产业人才,为产业提升提供人才保障,并在新品种引进、培育、驯化和专用器械开发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银耳曲奇、银耳馅饼、银耳茶、银耳露等一大批精深加工产品被研发和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好评,全县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通过推出系列政策“组合拳”、有效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古田县涌现出一大批“升级版”的农业龙头企业。文头提到的银耳工厂化生产大观园项目就是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本土资金回流为食用菌产业转型注入“强心剂”的典型案例。以产业龙头为核心,以“五新”技术为动力,牢牢掌握产业核心竞争力环节的技术研发权、质量监管权、标准制定权、市场定价权,奋力实现由主要追求产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千家万户粗放型生产向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转变,由简单加工销售向精深化加工、精细化营销转变,由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转变......古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子正越走越宽。
古田县委书记钟昌华认为,通过参与制定食用菌生产标准,从资金、政策、人才等多方面扶持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打造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古田食用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