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
牛肝菌青头菌成昆明人心头好
昆明市从2015开始推广住户调查电子记账平台,将原本的纸质账本平移到PC端及手机终端上,在优化了记账户记账体验的同时,也实现了“发生一笔,实时记录一笔”。
调查工作人员说,在昆明住户调查电子记账平台上显示,在7月的账目显示昆明市民喜爱买4种野生菌——牛肝菌、青头菌、干巴菌、鸡枞菌。牛肝菌在账单中出现137次,青头菌出现120次,干巴菌出现39次,鸡枞菌出现了28次。
除了上述5种菌子外,在电子记账里看到了白参、竹荪、虎掌菌、松露和松茸的记录.....不过,这些野生菌市民仅少量购买尝鲜,记录频次远比不上牛肝菌。
根据观察发现,记账平台上从今年6月到9月昆明市居民通过卖野生菌获得的收入,4个月共发生野生菌销售收入记录166笔,为捡菌人带来直接经济收益47709元,其中有3户人家分别在7月和8月通过卖野生菌获得8730元、4650元和4150元收入。
记者观察
野生菌市场活跃 买卖双方受益
牛肝菌在昆明市住户调查电子记账7月的账目中出现了137次,说明有大量家庭购买牛肝菌原材料回家自行烹饪。而对篆新农贸市场走访时发现,当下正值野生菌落潮时节,可还有市民询问相熟的摊贩:“还有没有牛肝菌买?”得到否定答复后,悻悻离去。
市民刘女士说,从7月至今,她买菌子的花费不下1000元,这还不含在专门野生菌餐馆消费的金额。“每一年菌子季,总要消费上千元,多数还是购买牛肝菌和青头菌,牛肝菌开始贵,到了八九月就价廉物美了,青头菌也是不错的选择。”刘女士说,昆明市民追捧野生菌,活跃了市场经济,也为捡菌人增加了收入,是皆大欢喜的事。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交易了3.4万吨野生菌,交易额达62亿元,平均每吨菌子的成交价在18.2万元。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云菌”年产量在8万吨,年产值6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