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邑县翟家乡农民利用林间空地巧增收,大力发展林地食用菌生产,“林菌间作”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小蘑菇带来了大效益。
近年来,翟家乡持续推进林业生产,林木种植面积突破667公顷。速生林木成长的前两年,树木枝叶不能将行间完全遮蔽,可种植棉花、辣椒等低矮农作物或耐弱光蔬菜。第三年以后,林间形成不透光环境,一些喜光农作物不能生长,造成林地资源闲置,但它自然形成的潮湿、阴凉环境条件,非常适宜食用菌生长。翟家乡部分有食用菌种植经验的农民就在林间空地上做起子增收文章。
42岁的翟家村农民翟志营种植食用菌20多年,有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他曾先后到山东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拜师学艺,并每年花费上千元订阅有关报刊杂志,边学习边实践,成为当地有名的食用菌种植领域的“土专家”。2006年舂,临邑县蔬菜局到乡里来推广林菌间作。翟志营就试着在林间搭起了小拱棚,种上了平菇。一茬下来,他就尝到了甜头。平菇生产期可达近10个月,出4茬成品,而且建成一个小拱棚可以连续使用3~5年。
以单个小拱棚整个生长期内投入产出对比,翟志营细算了这样一笔“效益账”:
棚均投入:棉子皮2000千克,每千克市价0.8元,共计1600元;塑料膜、竹片、绑扎用麻绳和铁丝等共计390元棚土消毒药物、肥料、原料杀菌药品、食用菌栽培袋、生石灰、石膏等共计303元菌种250千克,每千克市价1.8元,共计450元菌种装袋、下棚、种植等人工劳务支出500元:成本总计为3243元。
棚均收入:以生产平菇为例,每棚投入2000千克原料,每千克原料可生产蘑菇1.5~2千克,总产出为3000~4000千克,因上市季节不同按正常市场平均批发价每千克2元计算,总收人为0.6万~0.8万元,则棚均效益为总收入减去总投入,即(0.6万~0.8万元)减去3243元等于2757~4757元,即每棚效益为2700元到4700元。每667平方米林地有效利用土地空间为70%,可建设小拱棚7~8个,当年可获纯利19299元~33299元,即每667平方米林地增收最低约为2万元,最高可超3万元。
据临邑县蔬菜局的专家介绍,林菌间作的优势在于,树林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空调,在温度、湿度和通风上较易控制;而且养蘑菇的废料、良好的湿地环境能有效培肥地力,促进树木生长。另外,由此还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运输、物料购销、食用菌深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林菌间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因种植速生林周期长,短期内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不足。
翟志营虽然在林菌间作方面取得了成功,可是因资金、个人在市场开拓和管理方面能力的限制,食用菌种植一直停留在夫妻搭档、家庭自产自销的小作坊经营阶段,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一直是翟志营多年来的梦想。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和食用菌种植效益分析上报当地乡政府。翟家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仔细调查研究了翟志营的情况,决定利用林地资源丰富这一有利条件,结合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和愈来愈注重农产品绿色环保安全的这一发展趋势,倾力扶持翟志营扩大种植规模,兴办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示范培训等为一体的公司制农业龙头企业,把食用菌发展成为富民强乡的主导产业,以此带动全乡群众依靠食用菌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种植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