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812/08/1504189011944.png)
会议现场
易菇网讯:12月8日,第三届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文颖,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点实验室处研究员娄治平,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发展促进局生物技术处处长周桔,国家自然基金科学委生命科学一处处长薛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向华,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中国科学院动物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乔格侠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蔡磊主持。
![图片2](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812/08/1505137911944.png)
蔡磊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文颖,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发展促进局生物技术处处长周桔,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向华,中国科学院动物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乔格侠先后致辞,对参会代表表示了欢迎,希望大家借助此次会议展开交流探讨,共同进步,促进生物系统学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图片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812/08/1505521011944.png)
庄文颖致辞
![图片4](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812/08/1506239811944.png)
郭良栋致辞
![图片5](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812/08/1506502311944.png)
周桔致辞
![图片6](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812/08/1507443911944.png)
向华致辞
![图片7](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812/08/1508198511944.png)
乔格侠致辞
生物系统学是探讨阶元内和阶元间的演化关系、研究类群分化与形成机制、明确不同阶元的分布格局及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学科,是生命科学及其分支科学的基础。现阶段的分类系统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以及各类生物本身的特性,关注类群的系统学研究较为深入,但分支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中国生物学每个学科领域和重要类群都有专业学会、专业委员会及其例会,但是缺乏跨类群关注生物系统学或进化生物学的专业组织或学术研讨平台。以动物研究为例:研究节肢动物类群和脊椎动物类群的学者,各自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术团体。其中中国昆虫学会、中国植物学会都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随着人类对于生物系统与进化的认知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物各类群在进化过程中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例如真菌的进化与动植物进化密不可分,昆虫的进化与植物进化和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而分隔的各个学会各自独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事实上阻碍了各门类从事系统学研究的学者们及时掌握其他类群与自己相关的重要动态。实际上,中国生物系统学面临的挑战,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均存在以进化生物学为主线的学会,并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类群之间在研究和探索过程中应用相近的学术思路和技术。在进化生物学理论框架内,系统发育关系推断、物种形成、行为/性状/功能、物种互作的出现或消失等方面,各个类群研究方向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学科内在关联性。生物系统学学科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科正逐步发展成为以解决进化生物学领域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为主要导向;分子系统学也已经从单基因、多基因跨入了组学数据为主的大数据时代。大量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也在不断培育、发展的过程中。
基于上述背景,中国昆虫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协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于2016年12月9-11日在北京承办了首届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第二届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中国昆虫学会、中国菌物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协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于2017年12月8日在香山召开,共有全国95个单位近500余人参加了两天半的学术研讨。
第三届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协办,将在两天的时间内进行8组共计36个报告,内容涉及动物、植物、微生物、菌物等不同类群系统学相关研究,探讨生物系统学领域的新进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学科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