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羊肚菌播种的关键期,在黔江区,人们抢抓农时,利用“冬闲田”,抓紧扩种高山羊肚菌,提高土地利用率。在黔江区马喇镇小万村,高山深谷间分布着一座座羊肚菌大棚,趁着晴好天气,村民们三五成群,穿梭在大棚里,忙着播撒羊肚菌菌种,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今年,我们流转了有100亩土地种植羊肚菌,已经播撒菌种60亩,正在搭建大棚、投放营养袋。”黔江区马喇镇小万村羊肚菌基地负责人郑毅告诉记者,“因为采取了稻菌轮作模式,接下来在7天之内,我们要完成剩下40亩大棚的建设,以及营养袋的投放,不影响来年水稻的耕种。”
羊肚菌冬种春收,经济价值高,黔江区马喇镇已连续多年大规模种植羊肚菌。今年,当地盘活“冬闲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广“羊肚菌+水稻”轮作,扩大种植规模。这段时间,正是羊肚菌播种的窗口期,村民们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忙着翻耕、起垄、打桩、播种,确保羊肚菌菌丝发育整齐。“全镇羊肚菌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比去年增加了200亩,成功带领3000余名群众参与发展羊肚菌产业,有望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黔江区马喇镇政府副镇长李洪义表示,“我们将继续依托菌稻轮作模式,促进一田双收,实现特色产业与粮食生产两不误,让羊肚菌产业更好地融入乡村振兴建设,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据了解,羊肚菌是一种高档食药兼用菌,从2015年起,重庆黔江区把羊肚菌作为特色生态品牌持续打造,截至目前,种植面积突破7000亩,年产值2.1亿元,成功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当地继续大面积种植羊肚菌,让“冬闲田”变“增收田”,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大棚搭建、菌种播撒和营养包投放工作已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