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湖北省农科院食用菌团队在香菇嘌呤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发布日期】:2024-08-08
    【核心提示】:湖北省农科院食用菌团队在香菇嘌呤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香菇嘌呤(Eritadenine)又称赤酮嘌呤,具有显著的降血脂、降胆固醇功效,是香菇中特有的生物活性物质。香菇作为高嘌呤食物除含有赤酮嘌呤外,还含有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等嘌呤类成分[1]。一般而言,嘌呤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尿酸升高从而引发痛风,但大量的研究表明:更多摄入食用菌不仅不会导致尿酸升高,反而起到一定降尿酸的作用[2-3]。这可能与食用菌中嘌呤的结构组成(以腺嘌呤和鸟嘌呤为主,黄嘌呤和次黄嘌呤较少),以及含有的其他活性成分有关。

    香菇中赤酮嘌呤含量较低,且受品种、栽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调控香菇品质,增强香菇功效,湖北省农科院食用菌加工团队研发的了一种降低香菇中总嘌呤同时增加赤酮嘌呤含量的方法,相关发明专利(ZL 202211465889.1)于近日获得授权。该专利发明了一种生物联合物理改性的方法,处理后的香菇总嘌呤含量明显降低,由200-400 mg/100g降低至40-100 mg/100g,而赤酮嘌呤(Eritadenine)的含量显著增加,由现有的200-300 mg/100g提升至400-1000 mg/100g。从而为香菇降脂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范秀芝,史德芳,等. 香菇中嘌呤和香菇嘌呤研究进展[J/OL].现代食品科技, 1-10[2024-08-07]. https://doi.org/10.13982 /j.mfst.1673-9078.2024.8.0835.

    [2] Aihemaitijiang S, Zhang Y, Zhang L,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urine-rich food intake and hyperuricem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Chinese adult residents. Nutrients 2020, 12, 3835. https://doi.org/10.3390/nu12123835.

    [3] Zhang T, Rayamajhi S, Meng G, et al. Edible mushroom consumption and incident hyperuricemia: results from the TCLSIH cohort study. Food & Function, 2021, 12, 9178-9187. https://doi.org/10.1039/d1fo00650a.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