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废品利用之路 谱写农民致富文章
——秀珍菇生产实地探营
一位竹垟畲族乡朋友曾送给我一包鲜菇,一朵朵水灵灵的菇儿分外妖娆。据了解,它叫秀珍菇,是朝阳食用菌合作社利用废料栽培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我品尝过有名有姓的食用菌不下于10种,唯有秀珍菇芳名最为秀气文雅,不由得令人刮目相看。为了一睹秀珍菇生产的庐山真面目, 12月的一个双休日,我搭乘朋友的车前往实地探营。
小车驶入竹垟畲族乡境内,四周群山环抱,漫山遍野翠绿,一条河道穿过,公路两侧的农田里,排放着整整齐齐的食用菌筒袋,乌黑锃亮的黑木耳密密麻麻,等待采摘。丰收后的农民,乐呵呵地忙着盖新楼房。竹垟新农村,处处都是繁荣兴旺景象。
车到金田村,朝阳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长刘昌龙热情地迎了上来。刘昌龙是上垟镇人,祖辈务农。高中毕业后,响应祖国号召到部队锻炼了3年,复员后回乡从事食用菌生产10多年。2007年,他来到金田村组建朝阳食用菌合作社,开始涉足新的食用菌——秀珍菇开发生产。
刘昌龙告诉我,他从事秀珍菇生产的原因有三:首先,生产黑木耳、香菇,每年要消耗大量森林资源,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不能无限制地砍伐森林;第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此外,生产香菇、黑木耳虽然为农民提高了经济收入,但废菌棒处理不当也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因此,刘昌龙萌生了开辟新产业的念头。他从报纸上看到秀珍菇的报道消息,随后前往福建罗源县及本省江山市等处参观学习。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昌龙听说位于竹垟的浙江双益菇业为消化处理每年产生的近200吨废料而伤脑筋。据了解,经过浙大教授的测试分析,双益菇业的废料中含有营养成分,可以重新用来栽培秀珍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双益菇业的秀珍菇生产项目未能上马。刘昌龙找到双益菇业负责人叶圣益进行协商,双方议定:双益菇业公司的废料由刘昌龙负责消化处理,生产技术由双益菇业提供。
2007年,龙泉市朝阳食用菌合作社成立,吸收了周边80多户农民加入。秀珍菇春季栽培,它的生产工艺流程与黑木耳、香菇相似,唯有气温、干湿度、酸碱度的控制要求更加严格。4—10月为出菇时节,是反季节菇类之一,具有非常好的食用品质,散发出甜香的海鲜味,且营养丰富。
秀珍菇的生产场地呈“品”字形排列,上边场地呈长方形,里面有装袋车间、高温灭菌室、接种室、成品冷藏库、产品包装车间及办公用房。下面场地中间被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分隔开,左右两侧各搭建20个塑料大棚,大小一致,排列整齐,专供出菇之用。设施建造虽没有现代工业企业豪华壮观,但布局合理,生产设备先进。
看到场地一边还堆放着一些废料,我有些疑惑。刘昌龙向我解释,明年春暖花开之时,投入秀珍菇生产,就用这些废料作消毒灶之燃料,燃烧后留下的灰粉又成了农业生产的好肥料。
目前,朝阳合作社年生产50万袋秀珍菇,是竹垟畲族乡第二大食用菌生产企业,年产值达180万元。生产大忙季节,就地聘用50多名当地农民工,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栽培的原料取自废料,主要为双益菇业生产的食用菌下脚料,发挥了生态环保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