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范忠成正在镇上卖平菇,听说想去看看他那十几亩林下菌种植场,不到一袋烟功夫,就赶到场口与我们会合了。
从新田通往五溪村的沿江公路尽管弯道多,但经过硬化后平坦通畅,不多时就到了麻竹遍山的五溪村牟家坟。
记者在为蘑菇打水。通讯员 向存丹/图
给十几亩蘑菇地打完水,七八个人要一天
“前几天风大,地里的蘑菇菌丝缺水得很。”范忠成说。
黑色大棚里,从一个个菌袋里破土而出的一坨坨平菇新鲜可人。在范忠成指导下,记者忍不住又掰又扯,笨拙地采摘起来。
因为技术风险集中在菌种培养环节,普通农户种植管理并不难,劳动强度也不大,尤其适合青壮年劳动力较为缺乏的现实环境。平时,范忠成一般都雇了七八个工人,种植前期下料做床的工作量最大,要将玉米秸秆截成节,与牛粪、麦草、猪粪、稻草、复合肥等混合发酵,中途还要均翻多次,下料、做床,用塑料薄膜捂,直到种下菌丝。那时一般要雇上二三十人才忙得过来。
记者自告奋勇给蘑菇地打水,但仅仅打了半桶水、一地,便觉得不断按压费力的左手有些酸了。而给这十几亩地打完水,七八个人要一天。其实,必须在凌晨进行的食用菌采摘更需毅力。半夜两三点就得起床,采摘停当后便是早晨,量多就批发给贩子,量少弄到市场上自己卖。
“开始搞试验没赚多少钱,去年9月扩大到14亩,所以第二轮蘑菇、平菇下种晚了些,没赶到早市。如果是12月、1月,现在3元/斤的蘑菇那时候贩子自己来拖,发价就要7元/斤。”范忠成说,今年,他还准备再扩规模。
通过林下种养殖,让五溪的村民都富起来
据了解,牟家坟这片山上的数百亩林地都已经流转,范忠成的种植面积差不多14亩。郑文英、冉正洪、何俊华、熊绍清、张伟……村里像他这样的种植大户还有好几个。今年村里的菌种场厂房、大棚都要增加,在目前已有的木耳、平菇、蘑菇、凤尾菇、金葫菇等品种基础上,还要增加不少食用菌新品种。并且新发展的几千亩观赏林、5000亩柠檬林下,都准备一步步利用起来。
“菌种产量上来后,可以发展更多散户种植林下菌,种5000袋的收入就要超过万元,五溪的食用菌不仅鲜销,还要发展干货包装,产业空间大得很。”领头试验林下菌种植的女大学生村官吴德青自豪地说。
“五溪的枇杷、桂圆多,还有土鸡养殖,加上绿色生态的林下菌可供游客现场采摘,适当发展特色农家乐,对万州市民肯定有吸引力。”记者打趣说。村主任冉振爱亦有同感。
据了解,对去年万元增收工作考核连续两次排名万州区乡镇第一的新田镇,目前最大的困扰就是公路运输。记者也了解到,随着稍后渝建重载路新田段的建设,困扰新田片区村民,亦是万元增收障碍的行路难问题有望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