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山下村黑木耳接种场,工人们将杂材、杂木放进粉碎机的入槽口,然后将粉碎后的木屑加入麦麸、油糠、白糖和水调匀,最后进行装袋包扎……
“那是黑木耳菇棒的制作过程,菇棒制作好后就要送到这里灭菌3天3夜。”村干部汪海斌说。
走进接种工作间,木锤敲打的声音此起彼伏。无菌接种箱里,工人们将消毒后的菇棒打孔,接种。“一个箱子里有80多个菇棒,我一天可以完成7箱,也就是每天给600根菇棒接种。”天城镇山下村村民邓新和一边做工,一边告诉记者。
天城镇党委书记黄齐飞介绍,该镇利用本地资源,投资200万元建起了黑木耳基地,效益很好,预计今年产值可达到600多万元,纯利润将达300多万元。
目前,基地共栽培50万根菇棒。为进一步壮大袋料黑木耳栽培产业,该镇将重点扶持一批栽培大户,并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开辟新的销售渠道,为村民们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真正让农民发家致富。(王恬 高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