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秀明 邬向丽 张金霞 黄晨阳
【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重点实验室
摘要:本文以"中农一号"、"华杂13"、"中农翅鲍"和"CCMSSC 00488"4个白灵侧耳菌株为材料,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菌丝体内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和蛋白质羰基(protein carbonyl,PCO)含量,观察适温培养和高温胁迫后恢复培养时菌落的生长速率、生长势和菌丝形态特征,研究不同白灵侧耳栽培种质对高温胁迫的反应。研究表明,白灵侧耳不同栽培种质对高温胁迫的反应在氧化损伤程度、菌落形态和菌丝形态特征上都有变化,不同材料的高温伤害程度有着较显著的差异。4个材料高温胁迫条件下TBARS和PCO含量均显著升高,但是升高程度不同,按照TBARS和PCO含量多少排序,依次为CCMSSC 00488>华杂13>中农翅鲍>中农一号。高温胁迫处理后恢复生长需要的时间依次为:CCMSSC 00488>华杂13>中农翅鲍、中农一号;菌落生长势:中农一号>中农翅鲍=华杂13>CCMSSC 00488;菌丝形态特征:菌丝表面增长率、菌丝顶端细胞表面积、菌丝直径和菌丝体分支频... 更多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13830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24);
关键词:白灵侧耳; 高温胁迫; 脂质过氧化; 蛋白质羰基; 菌丝显微形态;